西藏阿里 托林寺 藏香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托林寺】 智慧文殊藏香粉

特惠價 $ 200 TWD / NT

規格: 50克
內容: 源自於藏族大五明的醫方明為主~ 傳承多位大師工藝. 由於托林寺地處偏遠,經濟條件較差,為改善寺院環境,寺內僧眾遵照大譯師仁欽桑波大師的配方,用一些上好的藥材製作了藏香,味道聞起來也蠻舒服的(可能初次用不明顯,用多幾天就會覺得非常不錯的!),算是偏於藥味型的好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主要有阿里柏樹索瑪. 白檀香 紫丁香. 沉香 降真香 與阿里當地天然藥草以及仁青桑布誕生地藥草等二十幾種珍貴藥草提煉而成.
 
庫存:10
購買數量:

托林寺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城西北方,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院(於西元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始建),歷史上著名的大譯師仁欽桑波就在此寺翻譯了大量的佛學顯密經典。阿底峽尊者初到阿里時,在托林寺駐錫了三年,並寫下巨著《菩提道燈論》。 歷史上托林寺曾數易其主,相繼被寧瑪派、噶舉派和薩迦派執掌過,而現今是屬於格魯派色拉寺的分寺!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藏傳佛教八大菩薩之一,代表佛的智慧。特別是對從事文化、藝術和寫作翻譯.教育等職業的人群而言,由於文殊菩薩在智慧方面的加持,其信仰程度尤甚。 藏傳佛教尤其重視文殊菩薩的法門。五部文殊造型即出自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認為,修持文殊菩薩法門可以快速得到加持,而擁有世間及出世間的智慧。“智慧”也就是般若,擁有般若智慧,是佛教所有修行人的追求。也就此可見文殊菩薩在佛門中的地位。 首先,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其次,在藏傳佛教中特別重視“三根本”。三根本即本尊、上師、護法,而這三者在格魯派均為文殊菩薩。 格魯派本尊之一的大威德金剛,即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示現,同時,格魯派的重要護法閻羅法王亦是文殊菩薩化現,由此,格魯派三根本均為文殊菩薩。
<托林寺主~仁欽桑布大譯師>
仁欽桑布(959~1055)出生在古格境內的旺熱那渚村,據稱他兩歲時即能背誦梵文聲的咒字,並能在地上作畫,被認為是“班智達”的轉世者。長大成人之後,他被古格國王益西沃選中,與其他21位古格青年一起被派往印度學習佛法。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不能適應印度的氣候和生活條件,相繼客死異鄉,只有仁欽桑布和另一位名叫勒巴喜繞的青年學成佛法回到故鄉。
古格國王在托林寺為仁欽桑布建立了專門的譯經場所。大師在這裡一共譯出十七種經、三十三種論和一百零八種佛教密乘的坦特羅(Tantra)以及有關醫藥、文法、工藝等方面的著作,並對吐蕃赤松德贊時期一些舊的佛經譯本作了重新修訂。由於仁欽桑布的成就,後人給了他“大譯師”的尊稱,並將在他之前西藏所譯出的佛經稱為“舊密咒”,而將他所譯出和重新修訂的佛經稱為“新密咒”。仁欽桑布還從喀什米爾迎請了一批精通佛教繪畫、雕塑和建築等方面的藝術家,在古格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佛教寺院。在西藏佛教史上,仁欽桑布被視為後弘期佛教的開山祖師之一。
<古格王朝托林寺>
托林寺以寺為中心,逐漸發展為城,這是西藏高原眾多城鎮興起的共同特點。拉薩、日喀則、昌都,都是先有寺院然後才有城市。拉薩以大昭寺、布達拉宮為中心,日喀則有著名的札什倫布寺,昌都有強巴林寺。寺院眾多的僧人需要吃飯、喝水,便聚集了為此服務的差民,逐漸形成定居點。商人也前來做生意,甚至定居,便出現了城市。阿里札達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古老的城鎮,它是隨著托林寺的興建而形成的,托林寺的出現則是佛教復興的結果。
托林寺位於阿里札達縣境內,象泉河旁邊,是11世紀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於古格王朝的大力興佛,托林寺便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其規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幾百多年以來,托林寺雖然歷經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聳。
據傳,10世紀末時,已出家的古格王意西沃,為請阿底峽大師來阿裏傳教,要修一座寺院。為確定修寺位址,古格王請教阿底峽,阿底峽便派一弟子來阿里。據說,其弟子將敲銳鈸的法器磐槐向空中拋擲,槌落下的地方就是托林寺的寺址。而檢落地之聲“托丁”則使其地得名,托林源于“托丁”,是年久發生音轉而來。“托”為“高空”之意,“丁”為“飛翔”之意,托林寺亦即飛翔寺,也可以解釋為“盤旋在空中的寺”。
托林寺的三寶
一是麋鹿角,有說是阿底峽從印度帶來的,也有說是當年佛祖講經地的一隻麋鹿角;
二是象牙質的五佛冠,據說是托林寺第一任活佛戴用而留傳後世,每任托林寺活佛在佛事活動中都戴此冠;
三是一塊黑色的大卵石,上面凹進一個清晰的腳印,深入石內寸許,掌紋很清楚,據說這是阿底峽留下的腳印。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