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瑪茹鼓>
嘎巴拉鼓,藏語稱作達瑪茹,是西藏密教手鼓的一種,有木制、骨制等種。嘎巴拉鼓既是樂器,也是密宗修法時常用的法器之一。在密宗修法時,可與金剛鈴、金剛杵等法器合用。修法師手握金屬腰箍左右擺動,以側邊軟錘擊打鼓面,發出響聲,據說此聲可驅除惡魔,因此,嘎巴拉鼓常用於密教驅鬼儀式。
嘎巴拉鼓的鼓身為空心,兩個鼓槌頭象徵著相與空的結合,兩個鼓槌把報身比作方法與智慧的結合。如果看到五色的絲綢飄帶裝飾,可以解釋成“五佛”。小鼓本身代表“身”,那“語”便是手柄上裝飾。“意”是絲綢尾邊。
小達瑪如的兩端鼓面,均蒙以墨綠色羊皮。在藏族地區,雖同屬藏傳佛教,但因教派不同,使用的達瑪如也不同,寧瑪派多用較大的,格魯派常用較小的。 演奏時,樂僧右手拇指、食指執鼓腰部位元,其餘手指托彩色緞帶或鼓穗,快速左右往復轉動手腕,使鼓墜敲擊兩端鼓面而發音,音色清脆、響亮。是藏傳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並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樂器,主要作為寺院的法器,用於誦經中。當僧侶集體誦經時,領經的活佛 或喇嘛便持而搖之,僧侶單獨誦經時也要敲擊達瑪如。此外,寺院裡表演羌姆或民間藝人演出熱巴鼓鈴舞時,領舞者也常手持小達瑪如,邊奏邊舞。
<瑪吉拉尊母>達瑪茹法器象徵者:
瑪姬拉尊(1049—1144)是藏族歷史上著名的女密宗師。她是西藏葉拉地方人,父名曲洛,母名拉莫本。傳說是益西措嘉的轉世化身。
瑪姬拉尊20歲時,印度班智達托巴札亞來西藏傳教,她拜札亞為師學習佛法,並與他結為夫妻,生二子一女。瑪姬拉尊先跟隨巴紮昂布、夏瑪瓦、亞塘巴、索朗喇嘛等人學習,他們給她傳授了許多密法。
印度人帕當巴桑吉創建的能斷法即覺宇派的教義傳授給她,由她發展了覺宇派理論。覺宇派分男傳“普覺”和女傳“姆覺”兩個傳承。姆覺派的創始人瑪吉拉尊拜希解派祖始帕當巴桑吉為師,成為女傳覺宇派的創始人。
“覺”就是斷。其意為這一派的教義為能夠斷人生的一切苦惱,即能夠斬斷一切世俗和生死的根源,“宇”直意為地方,但這裡指佛家所說的“境”,即達到捨身忘己的境界。
這個教派有強烈的苦行僧精神,主張勤修苦煉。他們的門徒們在荒山野林或山洞岩洞中苦修,很少建立寺院。
瑪姬拉尊的覺宇派佛教哲學思想逐漸成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她到各地周遊,一邊修行,一邊說法收徒傳播她的思想。在與眾多的名僧辯論當中,她始終以辯倒對方而告終。因此,她在藏區、印度、尼泊爾等地有了名聲,前來求學的人很多。在這些眾多的弟子中,大多為女性,故將她傳授的覺宇教法稱之為“姆覺”,意為女性覺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