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價 $ 260
TWD
<西藏大昭寺 覺臥佛>
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因此稱此像為覺臥仁波切。“覺臥”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師尊大寶之意。在每個虔誠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樣一個願望,用自己的身軀丈量朝聖之路,到聖地大昭寺頂禮覺臥仁波切,以種下解脫的因緣。
由於有很多人為大昭寺覺臥獻供佛衣的緣故,換下來的佛衣亦有許多。寺院僧人會將替換下的袈裟剪為碎片,與佛前的五色青稞吉祥供米放在一個小袋子中,分發給遠道而來朝拜的信眾,作為殊勝的加持物。
佛衣和供米可以用於佛堂供奉、佛像、佛塔的裝藏等。
<千年大昭寺>
“大昭”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西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雲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大昭寺始建於西元647年,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據史料記載,大昭寺在唐代規模不大,僅有八個殿堂。現存寺院的規模是經元,明,清歷次擴建,遂形成了占地25100餘平方米的規模。整個寺院的建築形式是漢,藏建築藝術的結晶。大昭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佛教文物,最著名的是一件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就與這座佛像有關。
大昭寺的佈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佈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擁有各種木雕、壁畫。大昭寺是獨一無二的聖地,藏族同胞們歷來都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的說法,其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覺沃”佛像更是殊勝無比。(“覺臥”藏語意為至尊、至貴、至聖) 這一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並經由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在藏族同胞的眼中,此尊佛像和佛祖沒有區別。
世上有三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尤以12歲時釋迦牟尼佛身為皇子時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先供奉在小昭寺,後一直供奉在大昭寺。另外兩尊佛像,一尊是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佛8歲等身像,原供於大昭寺,後期遭到破壞,現已修復,一尊是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現已沉入印度洋中。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佛臨終時,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可見其尊貴殊勝。
千百年來,大昭寺的香火不斷,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那些賣掉全部家當、從出家門就一路長叩的藏民最終目的地就是這裡,只為用自己的全部積蓄為佛祖臉上抹一把金粉。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祈請世尊加持 ~ 札西德樂!!!!